2015年8月5日 星期三

再騎熊空~話說茶


熊空已經騎了三次,這次再騎是第四次了。其實我不喜歡熊空,不是因為它不適合騎車,而是因為他在我心理造成陰影。記得第一次騎的時候,因不識路,騎了一些冤枉路,而且配速不當又因時間躭擱,必須頂著大太陽騎車,所以耗費相當多的體力。因此,第一次並没有成功。第二次則是休息了許多次才達陣。第三次給了自己一個更大的挑戰,上了熊空,又越嶺從有木國小回來。越嶺的旅途艱辛又危險。路上除了急彎還有碎石路,加上路標指示不清楚,很怕在山裡迷了路又没了體力回來,所以印象不好。
在露天咖啡園喝杯茶冷泡茶是很大的享受
這次再騎熊空,是陪好友上山。雖然不喜歡,總是以一個陪伴的角色來騎。所以,心態上比較容易調適。全程9公里是我所熟悉的,雖然不算長距離。但距終點前的5公里處至2公里處的連續陡坡,真是一項考驗。有了前幾次的經驗,我調勻呼吸、一步一踩的慢慢往上騎,中途雖然休息了二次,但並不算累。到達終點前的松樹林,不但空氣清新,帶著負離子的微風,拂面按摩,全身沁涼無比,再也感覺不到仲夏的暑氣。
這段路是熊空最舒服的路段


熊空的森林步道很涼爽舒服(要消費才能進去)

進入台灣農林的購物店,點了一杯冷泡綠茶,單價100元(含入園費),不算貴,尤其在攻頂後,悠閒的在露天咖啡椅上喝上一口,就是此行最大的犒賞。稍做休息,再度進到店內,請教製茶師傅有關製茶的知識,經過師傅解說終於了解一些製茶的常識。概述如下分享給大家:
1、所謂的熟茶、綠茶,是以發酵的程度來區分的。並没有幾分熟,幾分綠的問題,只有重烘焙及輕烘焙之分。
2、製茶過程可分:採青(茶)、手工披散(讓茶葉的熱度平均分散)、委凋(主要功能為軟化茶綠)、發酵、炒茶(青)、揉茶、烘乾、包裝、販售。
3、紅茶、綠之分,是以發酵的程度來區分的,全發酵的為紅茶,完全不發酵的為綠茶。發酵程度的輕重又可製作出各種不同的茶品,像輕發酵的就是凍頂茶,再重一點是鐵觀音,更重一點的是烏龍。
4、茶的形狀,可分條型及球型。一般均為條型的茶葉原狀,而南投的茶葉大都會揉成球型。
5、附註:熊空的茶全部手工採,並通過有機認證,青心柑仔茶種是他們的特產。
採青(一心二葉)

披散
委凋

炒青機


揉捻機

烘乾機

烘乾後的茶葉
古云:讀萬卷書,行萬里路。今日,騎乘至熊空與製茶師傅一席話,終於解開了我對茶葉的困惑,不再囫圇吞棗的喝茶,感覺上有些茶味了,或至少有點茶味了。
和製茶師傅合影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